有机果品生产三大防控技术:杀虫灯、黄板、性诱剂使用
一、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性特性,运用光、波、色、味,配以高压电网诱杀害虫。其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可降低害虫产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和密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为虫害发生量大、用药频繁的果树提供了综合防治手段,对人畜无害,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是一种生态型防虫方式。
1.应用范围:诱杀害虫主要有鳞翅目、鞘翅目等7个目20多科40多种害虫, 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约占总数量的85%-90%。对天敌益虫也有诱杀,以蜜蜂、蜻蜒、瓢虫、螳螂等为主,但益虫的捕杀量仅占总虫量的0.1%左右。
2.使用技术 (1)挂灯高度。挂灯高度与捕虫量相关,挂灯高度在果树上一般不能低于150厘米;(2)挂灯时段。不同时间段昆虫的扑灯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挂灯诱杀害虫高峰以19~23时为主。(3)挂灯始期。根据虫害发生特点,杀虫灯始期以4月下旬至5月初挂灯为宜。(4)刷网与洗袋。刷网:间隔1~2天刷1次高压网为宜。洗袋:在相同条件下清洗后的捕虫量为不清洗的2.2倍,同时每1~3天清理接虫袋诱虫效果较5天清理1次接虫袋捕虫量的要增加7.8%~21.8%。(5)效益比较,灯区比非灯区减少了4次农药防治。
二、黄板使用技术
黄板诱虫技术是利用害虫成虫的趋黄性,引诱害虫扑向带有黏胶的黄板,达到防虫的目的。
1.应用范围 黄板主要用于防治如蚜虫、樱蚊、粉虱、果绳、黄条跳甲等。
2.使用技术 (1)悬挂高度。黄板悬挂高度以超过作物生长点5~10厘米为最佳,并随着作物的生长调节悬挂高度。(2)悬挂时间。防治蚜虫、黄曲条跳甲悬挂时间一般在4月初,防治粉虱悬挂时间一般在5月初。(3)悬挂密度。黄板规格为20厘米×25厘米,每亩用量25张左右。(4)悬挂方法。用塑料绳或铁丝一端固定在棚架上,另一端栓在黄板上的预留孔。(5)悬挂方式。采用Z字形分布或与行向平行分布,东西向放置的黄板诱虫效果优于南北朝向。
3.注意事项 当黄板上黏虫面积达60%以上时,黏虫效果下降,应及时清除黏板上的害虫或更换黄板,当黄板黏胶不黏时也应及时更换。
三、性诱剂使用技术
性诱剂诱杀害虫的技术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吸引田间同种类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以减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该类害虫的目的。
1.性诱剂的优势 选择性高,每种昆虫需要独特的配方和浓度,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对其他昆虫没有引诱作用;无抗药性问题;对环境安全,无污染,与其他防治技术100%兼容。
2.使用策略 在害虫发生早期, 虫口密度比较低时开始使用。处理面积应大于害虫的移动范围,以减少成熟雌虫再侵入而降低防治效果。多与其他防治方法合用,发挥综合防治效果。
3.性诱剂的保存 性诱剂易挥发,需在冰箱中(-15~5℃)保存,保存处应远离高温环境,诱芯避免暴晒。使用前才可打开密封包装袋,毛细管型只有在使用时剪开封口。
4.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1个月左右更换1次诱芯,适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深埋,不可倒在大田周围。诱捕器可以重复使用,废弃的诱芯应深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