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7-11-28 点击数量:745

   去年以来,市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保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精心部署,强化督导,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涉及的沙河、邢台县、隆尧和南宫4个县市政府均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基本完成了林场定性定编定经费改革任务。

勤调研、理思路,指导林场改革科学开展。邢台市有沙河市老爷山林场、沙河林场、邢台县长信林场、隆尧县林场和南宫市林场等5个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10.77万亩,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始终存在着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如何破解难题、推进改革科学实施,邢台市在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和省国有林场改革精神的同时,结合实际,在前期重点开展了3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市、县两级政府都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编办、林业等多个部门为成员的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二是细致调研。为确保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邢台市先后4次组织人员深入各国有林场进行前期调研,3次组织有关县市林业局、林场负责人、林场职工代表召开座谈会。同时对各国有林场的资源情况、职工构成、债务类型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摸底调查和梳理,为推进改革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依据。三是编制方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去年底,邢台市政府及时印发了《邢台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思路,确定了改革目标,制定了保障措施,为各县市科学推进林场改革提供了依据。

转职能、保生态,理顺林场管理体制。邢台市5个国有林场均分布在太行山区或河道两侧沙化区等生态重要区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职能。按照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这一功能定位,该市积极引导各有关县(市)破除固有理念,转变思路,将国有林场由过去的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和修复为主,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充分体现国有林场的生态功能。在林场定性上,5个林场全部界定为二类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定编定经费上,共核定事业编制118人,其中60人工资全部由财政供养,39人工资财政供养比例为90%,19人工资财政供养比例为80%。林场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费用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彻底解决了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

强调度、真督导,确保林场改革任务完成。为确保按时高标准完成省下达改革任务,邢台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度和督导工作。一是加强调度。今年8月30日,市政府组织召开由林业、编办、财政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主管领导参加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推进会,副市长胡仁彩对改革工作做部署、提要求。市林业局局长张明虎先后多次主持召开涉及县市林业局长会议,专项调度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二是现场督导。今年以来,邢台市先后6次组织人员深入有关县市和林场进行现场督导检查,督促改革进度,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协助解决。三是推进整改。9月25日,邢台市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国有林场改革进展督导情况的通报》,对4个县市改革情况进行了排名通报。随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又连续向有关县市下发了《国有林场改革督办通知书》、《国有林场改革整改通知书》,要求迅速整改落实,确保了林场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