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拒吃野味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一些野生动物身上存在的病毒和细菌,对其本身并不致病,却可威胁人类健康。
2月3日,10部委(局)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各地积极行动起来,严查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以及相关的广告。
面对疫情,专家提醒,公众要坚决拒吃野味,注意个人卫生。
2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10部委(局)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专家建议,要坚决拒吃野味,保持个人卫生。
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
记者2月3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林草局、药监局等部委(局)召开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和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执法行动(以下简称“联合双打行动”)部署会议。
会议强调,疫情期间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严查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不得为出售、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发布广告及提供交易服务等。
“病毒在变化、适应人类,科学认识病毒会有一个过程。”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介绍,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第七个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我们通过一些非常手段,已经找到证据。我们在怀疑有野生动物销售的环境中,检测到有这种病毒,传染源还不明确,找不到具体是哪个动物,还在不断认识过程中。”
不吃野生动物,注意手卫生和戴口罩
面对疫情,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注意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不管是居家、工作场所,还是学校。要保持室内定期通风的习惯,即便在北方,也建议短时间开窗通风。”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出现发热或咳嗽症状时,一定要戴口罩,打喷嚏要用手绢或者纸捂住口鼻。要勤洗手,捂住口鼻打喷嚏之后一定要先洗手,不要捂手打完喷嚏后揉眼睛或接触黏膜等部位。
“要注意戴口罩和手卫生,不能忽视病情。如果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发烧、咳嗽、咽痛等,请戴好口罩,并一定要告诉医生。如实告诉医生病情,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都有好处。另外,不要再去吃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地球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环节,非典就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我们不应该再去吃野味。”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说。
“当出现咳嗽、发烧症状时,建议不要先自己吃药,也别自己去网上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寻求医生的正确诊疗帮助。二级以上的医院,也就是在区县市省的医院都设有发热门诊,患者即便到了普通门诊,也会有专业的医务人员给量体温,发现病人有体温升高的情况,会提示他戴口罩,并引导到发热门诊进行排查。”焦雅辉分析,这个季节也是其他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排除了明确的其他呼吸道疾病,有高度怀疑的会进行隔离和观察,明确诊断。
专家研判认为,疫情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病毒存在变异可能,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风险。
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激增,客观上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绝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警惕。
“我国在2周时间内就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得出基因序列,并进行患者救治,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说,“对这个疾病,它有一个潜伏期已经测定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日日更新。昨天的认识和前天不一样,今天的认识和昨天不一样。”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认为,注意防护,早发现、早隔离,尽可能减少传播,减少出现“超级传播者”的概率。
(综合本报记者白剑峰、邱超奕、林丽鹂、蒋云龙、姚雪青、游仪、史自强、邵玉姿、方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