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林业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要求,抢抓春季和雨季植树的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大打造林绿化硬仗,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0.9万亩,占任务的103%,其中完成核桃种植10.4万亩,飞播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环朱庄水库容器苗造林0.5万亩。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领导真抓。范建巡书记、邱文双副市长亲自研究,把三个十万亩造林工程作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多次主持召开调度会议、现场检查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市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列支768万元用于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和容器苗造林工程。特别是针对容器苗造林季节性强、资金下达晚的实际,邱文双副市长亲自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确保了工程如期开工。在春季核桃种植期间,市林业局实行了局领导和科站长包县责任制,分别由4名副局长带队深入所包县市,严格按照造林要求和标准,进行不间断的督查。在飞播造林和容器苗造林中,局长钮庆武先后4次主场召开有关县市林业局长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和调度,3次到基层现场指导,推动了工程顺利实施。
二、标准较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把抓好造林质量作为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来抓。一是科学规划。市、县林业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多次深入山区,进行现场勘查,编制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把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了山头地块。二是引进先进造林技术。在飞播造林中,对种子进行了ABT生根粉和驱避剂拌种,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减轻了鸟兽危害。在核桃种植中,大部分地块推行了机械水平沟整地、地膜覆盖、保湿剂应用等抗旱造林技术。三是强化指导。市县林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基层,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严把造林质量关,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效。在飞播造林中,市林业局抽调业务骨干10人进驻播区,转战4个县市,克服高温酷暑或降雨大雾等不利影响,按照技术要求,严把筛种,拌种、装种程序质量关,抢抓时机,高标准作业,历时15天,圆满完成了飞播造林任务。
三、机制灵活。主要营林模式有三种:一是公司大户承包模式。在今年核桃带建设中,大户或公司造林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成为太行山绿化的主力军。二是龙头带农户模式。在浅山丘陵区,一些成规模的核桃种植加工龙头企业,通过与周边农户签订核桃回收协议、提供苗木等手段,有效带动了广大群众发展核桃种植的积极性,为全面完成核桃带建设任务奠定了群众基础。三是招标造林模式。在环朱庄水库容器苗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中,都实行了公开招标,由中标的公司企业负责绿化施工,实现了专业化造林、规范化管理。